各種壓鑄模具表面處理新技術不斷涌現,但總的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大類:(1)傳統熱處理工藝的改進技術;(2)表面改性技術,包括表面熱擴滲處理、表面相變強化、電火花強化技術等;(3)涂鍍技術,包括化學鍍等。壓鑄模具是模具中的一個大類,銅合金壓鑄模具定制加工。隨著我國汽車摩托車工業的迅速發展,壓鑄行業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同時,也對壓鑄模具的綜合力學性能、壽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銅合金壓鑄模具定制加工。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認為,要滿足不斷提高的使用性能需求依靠新型模具材料的應用仍然很難滿足,銅合金壓鑄模具定制加工,必須將各種表面處理技術應用到壓鑄模具的表面處理當中才能達到對壓鑄模具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壽命的要求。
模具要求① 冷臥式模具橫澆道的入口處一般應位于壓室上部內徑2/3以上部位,以免壓室中金屬液在重力作用下過早進入橫澆道,提前開始凝固。② 橫澆道的截面積從直澆道起至內澆口應逐漸減小,為出現截面擴大,則金屬液流經時會出現負壓,易吸入分型面上的氣體,增加金屬液流動中的渦流裹氣。一般出口處截面比進口處小10-30%。③ 橫澆道應有一定的長度和深度。保持一定長度的目的是起穩流和導向的作用。若深度不夠,則金屬液降溫快,深度過深,則因冷凝過慢,既影響生產率又增加回爐料用量。
傳統的壓鑄模具熱處理工藝是淬火-回火,以后又發展了表面處理技術。由于可作為壓鑄模具的材料多種多樣,同樣的表面處理技術和工藝應用在不同的材料上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史可夫提出針對模具基材和表面處理技術的基材預處理技術,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對不同的模具材料提出適合的加工工藝,從而改善模具性能,提高模具壽命。熱處理技術改進的另一個發展方向,是將傳統的熱處理工藝與先進的表面處理工藝相結合,提高壓鑄模具的使用壽命。如將化學熱處理的方法碳氮共滲,與常規淬火、回火工藝相結合的NQN(即碳氮共滲-淬火-碳氮共滲復合強化,不但得到較高的表面硬度,而且有效硬化層深度增加、滲層硬度梯度分布合理、回火穩定性和耐蝕性提高,從而使得壓鑄模具在獲得良好心部性能的同時,表面質量和性能大幅提高。